【腾讯云】云服务器、云数据库、COS、CDN、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

欧盟为应对气候变化,在今年3月份出台了《净零工业法案》的初步草案,其中明确提出要“尽量减少从中国进口产品”。

尽管该法案表面上没有针对特定国家,但欧洲媒体纷纷认为,法案最大的目标是减少中国企业在欧洲获得合同的机会。

与此同时,欧盟还发布了《关键原材料法案》,明确将稀土、锂等34种原材料列为“涉及国家安全”的关键物资。

数据显示,其中超过一半的原材料主要来自中国。

有分析预测,欧盟很可能会以“国家安全”为由,围绕这些原材料采取限制措施,进一步“脱钩”中国。

11月13日,经过半年的谈判,欧盟就《关键原材料法案》达成初步政治协议。

协议明确表示,欧盟将采取行动减少对第三国尤其是中国在原材料领域的依赖。尽管欧盟表态该法案不针对任何国家,但多处提及要与中国“划清界限”,实则已经明确表明了“半脱钩”的立场。

毫无疑问,这对中欧未来的经贸关系带来了不利影响。

欧盟此举被部分评论认为是奉行美国意志,在关键领域完全“跟随”美国对华政策。尽管德国等国起初不太愿意公开“脱钩”中国,但在美国压力下最终不得不妥协。

为进一步降低对华依赖,欧盟正在中国周边国家寻找替代的原材料供应渠道。法案重点关注的原材料包括稀土、镍等,欧盟正在越南、蒙古等国加大相关投资,努力開发新的进口来源。

有分析指出,这一系列举措充分暴露出西方国家“强盗本性”,所谓的契约精神从未真正存在过。

当西方认为技术上占优时,大肆开放市场、讲求公平竞争,一旦实力对比发生变化,立即改弦更张,破坏之前的国际规则。

中国必须保持清醒,谨防西方设下新的“陷阱”。

尽管欧盟希望通过《关键原材料法案》等政策迅速“脱钩”中国,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。

以稀土为例,中国占全球总储量的三分之一强,年产量更达到七成。欧美等国家想要在短期内完全替代中国稀土供应几乎不可能。

即便美国这几年来大力支持本国稀土产业,也无法摆脱对华依赖。今年美国仍大量从中国进口稀土原料。

原因在于,中国拥有稀土精炼加工方面的独特技术优势,这也导致其稀土产品质量更高、价格更低。如果欧美过于匆忙“脱钩”,反而可能损害本国企业利益。

当前中欧经贸关系正处在复杂时期,中国需要保持理性、积极作为。

一方面,要积极扩大对欧投资,增加欧洲国家的经济依赖性,另一方面,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科技创新实力,防止西方利用关键领域“卡脖子”。

同时,也要善于运用法律工具维护自身权益,不能轻易让步。只有多管齐下,才能确保中欧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。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云服务器、云数据库、COS、CDN、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
Top